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把叶圣陶《文心》浓缩成48句精华,值得反复阅读收藏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9 09:54:00    

《文心》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一起携手而写的一本经典读写教材,也是他们的代表作,非常耐读。

副标题为读写的故事,可以说很是恰当了。这部作品用小说故事的方式来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。每种知识大约占一个题目。讲述了一群中学生三年间的生活史的缩影。

它可以作为写作者关于读与写的修炼手册,也可以当作普通人的“文学入门”读物

下面是书中朴实无华却值得反复阅读的48句话:


1.景物是外面的经验,对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经验。晚秋夜间的经验,你们是有了的,可是因为平常不大留意,在心里印得不深。至于对于景物的感想,那是各人各异的……你们方才说看不懂鲁迅的《秋夜》,就是经验未到鲁迅的程度的缘故。

2.我国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,真是方块字。什么字什么性质,没有一定,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。

3.作文是生活,而不是生活的点缀。

4.做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,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,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。这个习惯必须养成。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,成功是很有把握的。


5.你们能感到不满足,就好了。这原不是多想便可以成功的事,也不全关于学力。特意求深切,结果往往平平;有时无意中说几句、写几句,重行回味,却便是再深切不过的了。关于表达情感,常有这等情形。将来你们写作的经验多了,也就会知道。

6.经书是古代的典籍,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,古人的所谓读书,差不多就是读经书。现在读书是为了养成各种身心能力,并非为了研究古籍,目的与古人大异,经书原可不读。只要知道经书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也就够了。

7.对于一事物,明了它是什么,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,这是知的作用。对于一事物,发生喜悦、愤怒或悲哀,这是情的作用。对于一事物,要想把它怎样处置,这是意的作用。文字是心的表现,也可有三种分别,就是知的文、情的文与意的文。从情意方面去说话,须注意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,实是彼此关联的。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,就成了盲目的东西。大家不要犯单逞情意,不顾知识的毛病。

8.现在的乡间绝不再会有陶渊明,也绝不再会有《归园田居》那样闲适的诗。时代有一定的特色,读古人的书须留意他的时代,古人原并不对你说谎,但你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时代错误者,上很大的当呢。

9.诗的所以为诗,全在于有浓厚紧张的情感,次之是谐协的韵律,并不在乎辞藻的修饰。

10.用词、用语不当,该用这个词的,却用了那个词;该这样说的,却那样说了。这种毛病的原因在于认识词和语的意义不确切;或者因为不曾仔细思量,只随笔乱写,便把不适当的词和语写了上去。

11.意义的缺略和累赘。一句话里,意义没有说完全,就不成一句话。反过来,说得太啰嗦了,把不相干的东西都装了进去,也同样地不成一句话。这种毛病的原因在于不曾把意义想得周全,就提起笔来写;如果作者的言语习惯不良,平时惯说那些支离的、累赘的话语,写起文字来也就会有这样的病象。

12.意义不连贯,欠照应。一句话里,前后不相连贯,串话里,彼此不相照应,这也是重大的毛病。这种毛病的原因大概在于思想不精密。犯得多的时候,虽然说了一大堆,写了一大篇,实际全是瞎说;不是叫听者、读者上当,便是叫听者、读者莫名其妙。

13. 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。把走过哪里,到达哪里,看见什么,听见什么,平平板板地记下来,这是一法。依了自己的感觉,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,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,这又是一法。前一法是通常的“记叙”,后一法便叫作“印象的描写”。

14.不把“词”的意义辨认清楚,就胡乱使用,这使旁人听了觉得好笑,有时竞弄不明白他们说。如果随时留心,不怕费工夫,把错词记录下来,倒是有益的事;至少不会跟着人家胡乱用词了。

15.那些戏剧差不多是记叙文。记叙文把人的思想、行动和话语叙在一篇里,那些戏剧呢,把剧中人的思想、行动和话语统教演员唱出来、说出来,不是差不多吗?

16.读书贵有新得,作文贵有新味,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。所谓触发,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。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。

17.自得了父亲的这封信以后,态度为之一变,觉得读过的书重读起来比新书更有味,眼前的一切东西都含藏着多方面的内容,待他去发掘。倦怠无聊之感消灭净尽,他好像换了一个人,换了一个世界了。什么都新鲜,什么都有意义。他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,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,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,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,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,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,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。

18.书是用文字写成的,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以外,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。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。

19.读,原是很重要的,从前的人读书,大都不习文法,不重解释,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。他们朝夕诵读,读到后来,文字也自然通顺了,文义也自然了解了。一个人的通与不通,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,只须听他读文字的腔调,就可知道。

20.近来学生们虽说在学校里“读书”或“念书”,其实读和念的时候很少,一般学生只做到一个“看”字而已。我以为别的功课且不管,如国文,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,不该只用眼与心,须与眼与心之外,外用口及耳才好。读,就是心、眼、口、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。

21.国文科的教材该以文学作品为范围,一本书,一篇东西,是文学作品才选用,不是文学作品就不选用。高中学生应有一点文学史的知识了。文学史的知识不是读那些“空口说白话”的文学史所能得到的,必须直接与历代的文学作品会面,因此,古书里的文学作品就有一读的必要;如《诗经》和《左传》里叙述几回战役的文章,即使不能够全读,也得选几篇重要的来读。换一句话说,高中的国文教材应该是“历代文学作品选粹”类的东西。

22. 对待思想、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的,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,还它个本来面目。说得明白点,就是要考究出思想、学术和时代、社会的关系;它因何发生,又因何衰落。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,对于我们的思想、行为最有用处。在这样的研究态度之下,古文就和现代的论文、专著同样是有用的材料,而并不是什么“骸骨”。

23. 现在人写字,该有四项标准,就是迅速、准确、匀整和合适这四项。现在人生活繁忙,做不论什么事情都要讲时间经济;写字必须迅速是当然的。

24.这半年来,我所注意的就是辞词类的收集和比较的一方面。王先生屡次对我们说:“文章的好坏,可从三方面来观察,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,二是用词适当与否,三是思想的新鲜、正确、丰富与否。”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的,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,无法可求速效,只能终生修养。一般人平常所犯的毛病是文法的不正与用词的不当。

25.词语是因了地方和及阶级而不同的,某地方人有某地方的词汇,某种阶级的人有某种阶级的词汇,使用时要各得其所,才亲切有味。

26.讲究用词的于词的意义以外,还须留心到词的情。词的情味可从好几个方面辨认,有的应从字面上去推敲,有的应从声音上去吟味。

27.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,思想感情须要从各方面收得,只偏重了文字,结果文字也就空儿无实。

28.精神劳动与体力劳动相调和,无论干哪一种劳动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,社会便将健全得多。那样的社会当然不会一下子出现的,去干体力劳动,是支持社会的工作,而不是躲在精神劳动的象牙塔里,专待别人来供给。如果要学,那是不一定要在学校里的,关于铁工的一切要学,铁工以外的知识、技能,也要学。

29.须是把这种意义含在故事中间的才是小说。什么叫作“含”呢?一碗盐汤,看不出一颗盐来,呷一口尝尝,却是咸的,于是我们说盐味含在这碗汤里。小说的故事含着作者所看出的意义就像这样一碗汤。如果在故事之外,另行把意义说明,那就不是“含”了。

30.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,叙事便是它的目的;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,叙事只是它的手段。还可以打个譬喻来说,叙事文好比照相,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;小说却是绘画,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、情感支配着的。

31.字的奇偶有讲究。中国文字有一个特性,是宜于偶数结合的。一个词与别的词相结合时,如果不成偶数,就觉读来不易顺口。单字的词与其他单字的词相结合成为双字的词或句,是没有障碍的。双字的词,如果是形容词,有的勉强可与单字的词相接,有时要加字才能顺,至于双字的动词,大概不能与单字的词相结合。

32.“诗的意境”的得到并不在提起笔来就写,而在乎多体验,多思想。

33.笔记的材料,可大可小,小的只着眼于字或词。平日阅读的时候,可加探讨的事项其实是很多的。如果能够随处留意“所”字的用法,遇到新的用例,归纳起来,不是一条很有意义的笔记吗?又如,有些文章读来觉得雄健,有些文章读起来觉得柔婉,但是怎才会雄健,怎样才会柔婉,多读雄健或柔婉的文例,发现若干法则来,不是很好的笔记吗?

34.只要你的见解不是抄袭别人,完全出于自己思索的的,那与人家说过不说过毫无关系。写笔记的本意,原为了自己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,以备将来查考与应用,并非像书简或传单似的预备给人看的。

35.注意几乎整个都在乎语言文字的意义,但求意义上没有毛病,这在修辞学上叫作消极的修辞;用了感觉的要素,积极地使所说所写的语言增加力量的事,在修辞学上叫作积极的修辞。

36.作风可以说就是说话者的风度的表出,是在生活上、品性上有着很深的根源的。没有深刻的的生活,绝不会有深刻的作风,没有幽默的天性,绝不会幽默的作风。

37.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,便是“秩序、联络、统一”。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,这是“秩序”;从头至尾顺当的连续下去,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,这是“联络”;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、同样的情调,这是“统一”。

38.回问自己就是具体的组织方法吗?不错,就是具体的组织方法。我们回问自己道:为着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呢?这时候我们自然会回答,为着要讲一件东西的性状,或者为着要讲一件事情的经过,或者为着要发表怎样怎样的一种主张。回答有了,同时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就认定了。我们又回问自己道:这个中心意旨在我们的意念中间怎样来的呢?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,从某种因缘引起的,或者从许多事理、物理中间发见的。回答有了,同时材料的先后排列、段落的互相衔接也就有所依据了。我们又回问自己道:这项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吗?那样说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吗?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,能够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的,或者和中心意旨完全矛盾的,或者和中心意旨风马牛不相及的。回答有了,同时对于“统一”这个标准也就顾到了。

39.你要读历代的代表作品,你要体会作品的“真味”,与其去求教文学史,还不如去求教比较好的选本。比如,要读诗,就读就读沈归愚的《古诗源》、曾国藩的《十八家诗钞》;要读词,就读张惠言的《词选》;要读明清小品文,就读近人沈启无的《近代散文抄》。这类选本不像文学史那样对于每家只选一两篇,然而比较起全集和总集来,却已做了一番删繁就简取精去粗的功夫:这样,正好使你认得那些作家,亲自辨识他们的代表作品。

40.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;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;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。

41.创作是一种创造,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鲜的意味。无论文章或绘画,凡是模仿套袭的东西,绝不配称为创作。创作第一步的功夫就是发现题材,题材须是有新鲜意味的才值得选择认定。世间的事物,原都是现成的,平凡的,旧有的,所谓新鲜的意味,完全要作者自己去法见……能在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新的意味来,这是创作家的第一种资格。

42.题材的发见,并非一定是难事。能够留心,随时随地都可发见的。诸君每日在街上行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,平时读书或独坐,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,这种时候,事物的新鲜的意味常会电光似地忽然自己投入到头脑里来。随时把它捉住了就是题材。题材选定了以后,第二步还要使它成熟,无论在读书的时候,看报的时候,听别人谈话的时候,独自散步的时候,都要到处留心,遇有和这题材有关系的事项,一一搜集拢来,使内容丰富,打成一片。

43.创作、习作与应用之作,三者之中,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,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,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,才能谈得到应用,才能谈得到创作……习作是一切的基础,习作的根底越深越好,越是想从事创作的人越应该重视习作……真正的画家,终身在写生上用功;真正的文学家,虽至头白亦手不释卷,寻求文章的秘奥。

44.鉴赏有时也称作“玩赏”或“玩味”,可以说“玩”就是“鉴赏”。“玩”字在习惯上常被人轻视,提起玩,都觉得有些不正经。其实,玩是再正经没有的,我们玩球玩棋的时候,不是忘了一切,把全副精神都放在里面的吗?

45.文章是无形的东西,只是白纸上的黑子,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子,所以会感到悲欢,觉得人物如画者,全是想象的结果。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的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,我们读者却要倒翻过去,把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为具体的事物。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……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,想象力不发达,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。

46.要判别许多篇文章的风格,原来不必凭主观的感官,只需从文章的本身上检点客观的条件就是了。这是今人的见解远胜于古人处。古人把文章看作了不得的东西,仿其中含有好多的神秘性,所以说来说去总带点玄味;今人把文章看作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研究文章慣用分析、归纳、说明的方法,其结果当然简单而明显。

47.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,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,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。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,你们学习一切,都可以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,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。

48.文学者固不必人人去做,然而文学创作者的态度却是人人可以采取的。

相关文章